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

前沿拓展:

研发费用资本化

软件公司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主观性。两大国际会计准则对软件研发费用是否资本化存在差异:公认会计准则(GAAP)规定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规定研发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开发支出必须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开发支出则根据是否符合特定条件来确定是否资本化。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1年之前、2001-2006年、2007年之后。尽管2007年以后最新的会计准则定义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但是研究与开发阶段难以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的五个资本化条件的判断也存在主观性。
开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主观选择。
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投资者需警惕采用市盈率法估值的陷阱。开发支出资本化可以多报告净利润和市值,代价是多交税而减少现金。开发支出资本化还影响现金流的分类:开发支出资本化时,相应的现金流在现金流量表中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开发支出完全费用化时,相应的现金流出在经营性现金流确认。我们以软件行业典型案例证实了这些影响。如果投资者不区分费用化和资本化对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影响,市盈率法估值会提高开发支出资本化公司的市值,这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估值陷阱。
开发支出资本化是主观选择,但不是随机选择。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计算机应用和设备类公司的市值规模和净利润规模小于费用化公司。
苹果比苹果,再做投资决定。开发支出资本化或是费用化影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现金流和估值,有时有重大影响。直接比较采用不同会计处理原则公司的净利润、成长性或者估值会得到扭曲的结论。投资者还需要注意2011年改变开发支出会计处理原则的上市公司的历史业绩可比性。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会计处理保守的上市公司,例如远光软件(002063)、恒生电子(600570)、广联达(002410)和汉得信息(300170)。


本文来源于会计网(http://www.kuaiji.com/),若想了解更多会计政策、账务税务实**、考证信息,可以搜索100多万会计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会计网(ID:wwwkuaijicom),获取最有价值的行业信息!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其税收上资本化的时点应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7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1.研究阶段支出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主要是指为获取相关知识而进行的活动。

考虑到研究阶段的探索性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支出

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小试、中试和试生产设施等。

考虑到进入开发阶段的研发项目往往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具体来讲,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了下列条件的才能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3.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拓展知识:

研发费用资本化

一,在研发项目的初期,为了进行研究购入的固定资产,会计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固定资产
二,资本化就是可以增加资产的价值,即形成资产的成本;费用化就是形成当期的费用。
研发阶段的资本化条件,上面已经说了,我就不重复说了。
除上面说的外,开发阶段的购买固定资产全计入费用里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81346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