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个税税率表(年终奖个税税率表2022)
前沿拓展:
年终奖个税税率表
年终奖如果超过3000在12,000元之间,适用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大概是210。因此,如果某一位职工年终奖大概是在12万元,也就是说每一个月是1万元,那么这一位职工所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是11,790元。
一、单独计算纳税
2021年的12月31日,个人在获得年终奖金前,可以不将年终奖放入到综合所得,相反全年一次性获得的奖金收入除以12,然后再经过换算之后计算的公式就是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二、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按年计算纳税
居民个人取得一次性的全年奖金,可以放入到当年综合所得,然后直接按年计算纳税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必须要和居民个人当月的资金挂钩,主要选择的就是一种累计预扣法来有效计算个人所得税。
注意这种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在2019年1月1日,一直到2021年12月30日之间,还有两种不一样的选择。但是在2022年的1月1日开始,居民在一次性取得全年奖金之后,就只能够放入到当年的综合所得,必须要按照规定去计算所得税。
三、不一样的计算方式,税率会有所区别
如果其中某一位职工,每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在15,000元左右,每一个季度的奖金为4000元,年终的奖金大概是48,000元。符合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基本是2000元专项附加应该扣除1000元,按照单独计税的方式,这位职工全年一次性奖金应该缴纳的税额就是48,000元×10%,然后减去210,最后需要缴纳的就是4590元。
如果把这一位职工所有的奖金全部都放入到当年综合所得来有效计算个人所得税,这位职工所需要缴纳的税费就是12,680元。主要是15,000×12+4000×4加48,000-6000-2000×12-1000×12,然后乘以20-16,920%。
由此也可以看出不一样的计算方法,最终所需要缴纳的所得税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就应该分别选择不一样的方式来计算,看一下到底哪一个比较划算,如果并不是很确定的话,也可以在个人所得税上利用合并计税,还有单独计税进行对比,在提交之前页面上也可以看到所需要缴纳的税额,在经过对比之后就可以知道到底哪一个更低。

2021年马上就要结束了,但**到目前也没有要延长奖金税的公告,所以从2022年开始你所发的年终奖都要归入综合所得计算个税。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工资越高,奖金越多缴纳的个税也就越多。
下面通过我制作的2022年个税计算表,测算下2022年拿到年终奖当月以及后续每月应缴纳的个税。
先讲二个基础知识,个税扣除分二种:
一:专项扣除五险一金,以上海为例:个人养老保险8%,个人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合并2%,个人失业保险0.5%,合计个人社保税前可以扣除10.5%,再扣除个人公积金7%。
二:专项扣除六项,子女教育扣除1000/月(子女满三周岁后),赡养老人扣除2000/月(父母满60周岁后),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二选一扣除1000元/月,继续教育400元/月(学历或证书取得当年扣除3600),大病医疗一般在个税汇算清缴时计算。
如果你的工资固定,除了工资以外你没有其他额外收入,2022年之前计算个税时一般情况下你的工资和奖金是分开的,所以奖金按照奖金税计算,工资按照个税计算。但是2022年奖金并入综合所得后,如果还是按照月税率计算个税,就会导致每月计算的个税与全年个税综合所得计算的个税不一致!
按月税率计算举例如下:
假设你的月工资为2万,年终奖4万

社保缴费基数为21000(可以通过支付宝三金账单查询,比如公积金是2940元,社保缴费基数2940/0.14=21000)另外社保与公积金的最低基数不一样,所以有些人社保和公积金基数是不一致的
专项扣除有子女教育1000,赡养老人2000,住房贷款利息1000

按月税率计算个税如下,1月把奖金并入综合所得后,需要缴纳4171.25元的个税。

与2021年同样的工资和奖金用月税率计算后,2022年要比2021年多缴纳3048.75元个税。

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奖金并入综合所得后再使用月税率计算,1月的个税明显偏高异常,所以接下来我们使用年税率重新计算个税!
第二个月的工资累计数等于当月工资加上前一个月的累计数。

社保和公积金每月累加,专项附加扣除也是每月累加

同样的工资和奖金,使用年税率计算后发现,适用税率从3月开始升档变成10%,随着税率的升档,个税除1月因发奖金计税基础较高外,其他月的固定工资,从3月开始个税都是732.5元。年累计个税8270比按月税率计算少了1648.75!

与2021年同样的工资和奖金用年税率计算后发现,2022年要比2021年多缴纳1400元个税,使用年税率后2023年做2022年个税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多退少补的情况!(对比按月税率计算要少1648.75)

以上就是本次我制作的2022年个税计算模板,使用模板时只修改黄**域,其他颜**域的公式不要修改!
公众号:财税Excel笔记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实用分享网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71344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