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是《有所高校堪称“女儿国”,男生个个成“班草”,逃课几乎不可能》来源于:由作者:陈嘉杰采编而成,主要讲述了一般来说,高校招生对男女是没有要求的,院校和专业的不同,造成了“男女分流”。不少大学
一般来说,高校招生对男女是没有要求的,院校和专业的不同,造成了“男女分流”。不少大学生入校后发现,所在专业甚至是学校,男女比例是很悬殊的。
师范类院校是很受女孩子欢迎的,男生考进师范类大学后,很可能面对很多女同学,想要找个好兄弟一起“开黑”可能都不容易。
通常情况下,学校会把各班男女生均衡分配,但有的高校一共也没有几个男生,一班一个男生可能还“不够分”!男女比例为什么差得这么多?从校名就能发现原因,男女比例失衡的大多是“女子学院类”学校。
在我国有三所“女子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这三所学院除部分专业外,只招收女学员。
有所高校堪称“女儿国”,男生个个成“班草”,逃课几乎不可能
中华女子学院于1949年建立,历史悠久与新**同龄,学校的创始人是宋庆龄、何香凝、蔡畅等杰出女学者,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女子高校。
中华女子学院并不是“女德班”,在这里学习的女生,接受的同样是现代化的教育。该校不是古代的女子学堂,只教授琴棋书画、女红仪态,相反它是一所综合大学,开设很多专业,有法学、教育学、计算机专业等。
该校的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女生培养,从该校毕业的女生,市场竞争力强,就业率基本达到100%!该校大部分专业对学生男女有限制,目前只有播音主持专业招生男生。
该校男生数量少,分散到各个班级班级,几乎一个班只有一个男生,这下可以“骄傲”地承认自己是“班草了”。男生人数少,老师对男生的印象就尤为深刻,如果有男生想要“偷懒”,不去上课,几乎一眼就会被识破,敢逃课的难受可要小心了。
男生在学校里很受欢迎,但走入社会或者回到家里,有时会感到一点小尴尬。有的男生不好意思说出母校的名字,男生说自己是女子学院的,总有人会感到惊讶和好奇。
高校男女比例悬殊,“女儿国”与“和尚班”能避开吗?
高校男女比例,多是受到学校学科设置的影响,如果学校以会计、师范、护理等专业作为“王牌”,女生人数大概率会多于男生。物理系,机械工程等专业就容易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
因为专业以及就业方向,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衡,是很难避免的,毕竟大学是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从事工作打基础的,而社会男女分工不同也是常态。男生更倾向学理科,女生更倾向学文科,是在高中阶段,就有所显现的。
到了大学学科细分,各个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会更加严重,不仅受传统观念影响,也受男女身心差距制衡。男女比例失衡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就算院校涵盖专业再广,学校整体比例协调,个别专业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想要加入男女比例均衡的专业也不难,要选择文理兼招的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计算机等专业都是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的专业。
专业男女比例失衡有弊端,找工作可能都要受影响,学生报考要谨慎
专业男女比例失衡,如果你是当中的少数就要谨慎考虑了,很多人上大学是为找工作服务的,某个专业学生男女相对单一,很可能和它的就业前景有关。比如土木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技术和体力,有很高的要求,女生专业知识再牢固,体力跟不上也很难找到工作。
男生从事幼师,医护等专业的学习,毕业找工作也有一定难度,而且找到工作后很可能工作强度,要比女同事大些,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大学专业男女比失衡,会影响“个人问题”的解决,有不少人憧憬,在大学里谈一段“甜甜的恋爱”。专业男女失衡,很容易让愿望破灭,就算找到了“另一半”,也难免要承受同学们,羡慕嫉妒的眼神,影响恋爱体验感。
专业男女比例失衡,影响社交能力的锻炼,走上工作岗位后,难免和许多人打交道,大学里缺少交流,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影响工作进程。
学生进入男女比例失衡的专业也不用害怕,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交友圈。也可以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拓展交友圈的同时,还能锻炼个人能力。
今日话题:哪些专业男女比例较为均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原作者为陈嘉杰,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陈嘉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61339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