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是《各大汽车厂商销量集体滑坡,仅比亚迪“一枝独秀”》来源于:由作者:陈宣桦采编而成,主要讲述了4月份的车市
一点都不像回暖的春季
反而像严寒的冬天比亚迪销量一枝独秀据统计,2022年4月国内
4月份的车市
一点都不像回暖的春季
反而像严寒的冬天
比亚迪销量一枝独秀
据统计,2022年4月国内汽车厂商上险数(截至4月17日)显示:比亚迪汽车上险量领先一众合资和自主品牌,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车企,而其他车企的销量则全线暴跌。
比亚迪既是一家车企,也是电池供应商,这些年一直在核心技术方面进行投入,零部件自给自足能力较强,其自研和生产的刀片电池能够避免“卡脖子”的问题。
与此同时,比亚迪工厂所在地的**相对并不严重,再加上比亚迪停产燃油车之后,主要精力用来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本不缺订单,因此受这波**影响较小。
不过,虽然同比增长89%跑赢市场,但无奈处在零部件短缺和**肆虐的大环境下,也难以独善其身。
各大车企销量暴跌,或因被“卡脖子”
相对于比亚迪来说,其他车企的日子过的就比较惨了。
今年,吉林省和上海市的**形势严峻,而吉林是**一汽的大本营,上海是上汽集团的总部,**导致一汽系和上汽系部分工厂停产。
另一方面,长期封控下,很多地区4S店大规模暂停营业,导致新车无法交付。
相比于整车停产,零部件供应商的停产影响则更为深远。正如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所言:“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受江浙沪地区**影响,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停产,生产线不在上海的蔚来、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车企,也因缺少零部件供应导致部分生产线停产或半停产。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像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都意识到了“卡脖子”的问题,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核心供应链体系,以减少对汽车零部件的依赖。(ps:给这些自主品牌点个赞)
自主品牌销量迎头赶上
从2022年4月国内车企上险量(截至4月17日)可以明显看到,比亚迪、长安、吉利一众自主品牌的销量都在前五之列。
(ps:小编猜测,这会不会是自主品牌超越合资品牌的一个契机呢?)
虽然2022年被认为是合资品牌发力电动车的元年,但大部分产品缺乏创新、销售渠道传统、以及沟通体系陈旧,说明转型态度并不坚决。
比如曾经在**汽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大众汽车,这些年只换外壳,不换技术,虽然顺势推出了多款纯电动汽车,但投诉不断,销量下滑也是情理之中了。
消费者信心不足
汽车消费的根本还是在于消费者兜里的银子有多少,因为部分群体在**中经济损失较大,原本的购车计划被迫暂时搁置。
另外,**导致部分物价上涨,这也会加剧消费信心不足。
总结:面对反复无常的**,车企按计划排产仍存不小阻力,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供应短缺等难题,可以预见,国内汽车产业的“寒冬”仍将持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车市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比亚迪的“一枝独秀”不是一家车企的荣耀,而是整个自主品牌的崛起。
本文原作者为陈宣桦,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陈宣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51933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