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是《圆桌讨论:企业如何通过新科技打造未来办公生态|2021未来城市科技峰会》来源于:由作者:陈帮秀采编而成,主要讲述了7月13日,36氪“未来城市科技峰会“在上海安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峰
7月13日,36氪“未来城市科技峰会“在上海安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峰会由36氪携手** Lab城越企业联盟以及仲量联行、太古地产、瑞安房地产、嘉民**等联盟企业共同举办,旨在关注智慧城市下地产科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本次峰会中,商业地产巨头、行业产学研专家、解决方案专家以及专注于TO B领域的投资人等角色围绕着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策略、城市发展中的技术创新、资本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观察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在峰会圆桌讨论环节,普华永道合伙人谭振兴,华兴资本企业服务行业负责人秦川,明略科技副总裁陈羲,以“企业如何通过新科技打造未来办公生态”为主题,从资本、创新的角度来全方位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新科技打造未来办公生态。本次圆桌会议的主持人由仲量联行华东地区董事总经理张静担任。
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分享讨论实录,36氪编辑整理:
张静: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仲量联行,仲量联行是全球领先的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我们致力于帮助开发商、企业以及投资者成就商业愿景。今天客串一下圆桌的主持人,其实三年前仲量联行曾在这个场地主办了首届房地产科技论坛暨展览会,我们请到了行内外的专家大咖为我们分享了房地产创新的重要趋势。三年多过去了,今天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和36氪以及合作伙伴共同主办今天的峰会,回顾成就,展望未来。
首先请出今天的三位大咖,请每个人做一个自我介绍,并且希望两位从各自的领域分享一下如何理解未来办公?
谭振兴:我来自普华永道,很多人都知道普华永道的专业服务,其实我们在数字化应用、智能办公领域也非常专业的。对我们来说,一个好的办公空间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不够人性化的办公环境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好的办公环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过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专业人才发挥效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如何将办公空间和人,以及工作方式结合在一起,来构建一个更美好的办公环境,谢谢。
秦川:大家好,我是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的秦川,华兴资本是服务新经济的金融机构,科技和企业服务是华兴长期关注的方向,我们也与其中许多在SaaS、AI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如何用新技术、用SaaS去改变企业和办公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陈羲:大家好我是明略科技的陈羲,明略科技是一家科技型企业,我们为企业服务的核心是提供智能和数据化中台,不难发现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所营造的办公环节与企业生态和员工的体验是密不可分的。明略科技不仅为客户做数字化转型,我们自身对于员工体验和办公环境的打造也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应用。
张静:三位嘉宾都是在不同领域的专家,首先,我们想请谭总和秦总分享一下,经过了科技迭代、数字化转型以及**的洗礼,从普华永道和华兴资本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未来3–5年内的办公领域有哪些新趋势吗?这些新趋势对于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和创业的人士会有什么样的启发?
谭振兴:其实在**之前,2018年的时候,普华永道内部已经开始推行 “灵活办公”的政策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要求所有同事同时上班是不太合理的,有的同事上班通勤需要两个小时,对他们来说来回路上的奔波很浪费精力。所以我们就推行了居家办公的措施。
**之后,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我们更多地鼓励大家在家办公。这个时候,很多人问我们,是不是大家都在家远程办公了,线下办公室就不需要了?我们发现也不是这样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办公的工作方式,才是众望所归。一个好的办公空间,不在于每个人都有固定工位,而是这个环境会更有利于大家沟通与协作。对企业来说,这样的环境不仅省去了开设工位的成本,通过有效的协作机制更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生产率。
张静:**结束以后很多员工提出能否继续灵活的办公,普华永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谭振兴:我的看法很简单,如果员工觉得在家办公更好,就让他继续在家办公;如果他觉得在公司环境上班更高效,他也可以选择回公司上班。虽然很多人想在家办公,但我们也有一大部分的同事,他是想要来公司上班的。他觉得家里环境很嘈杂,不能让他专注在工作上,工作效率低,同样的工作要花得时间更久,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给员工提供高效办公的条件。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灵活办公”,让员工去界定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是高效的。是独自在家线上远程沟通协作,还是线下和同事们坐在一起面对面开会,让员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工作。
张静:就是说要根据每个公司、每个业务线来制定灵活合适办公的方法。秦总,从资本的角度来讲如何看待未来办公?
秦川:回到更大的问题上,技术对于办公方式的改善作用显而易见,但这只是一方面的推动因素。比如过往企业融资的时候,CEO需要跟每一个投资者线下接触,但线下会面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等多种因素,我们安排一次线下会议的成本非常高。而过去的这一年,**推动了企业家使用云视频会议工具来进行融资交流的习惯,类似的,大众对于办公方式的理念也在悄悄改变。办公理念的极速转变带来了领域内投融资市场的活跃氛围。
张静:谢谢秦总,下一个问题能否从技术的层面来分享一下,未来在办公层面中有哪些新的科技会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有哪些新的趋势和新的机会点?
陈羲:其实从整个明略来说,我们也在看数字化转型,有很多的新技术会被预测有大的增长,包括线上线下整合的员工体验,对于员工的辅助办公、对于员工协作之间信息的流转。去年明略进行了大的办公战略的整合,我们在上海和北京等地的四个办公室整合成为一个办公室,形成了从分散到聚合的状态。明略是做数据中台的公司,我们把数据整合来看的时候发现当团队被聚合在一起,线上线下不断变动的时候,两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随着合作方式的融合,我们看到**带来线上效率的提升,平稳之后由于线下办公地点的融合会继续提升。
我们看到最重要的机会如果现在企业面临VUCA的环境,其实我们深刻的体验到员工自身在办公的过程中也面临非常VUCA的环境,所要面对的数据和客户,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剧烈的变化,我们发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对于员工最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员工去更加理解他自身的工作状态,更好的去找到需要的数据。如果我们之前碰到的问题是线上需要让员工有效的找到他要的信息,需要让员工找对的人,线上线下混合之后员工所面临的信息和变化太多了,我们需要数据和智能的推荐让员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要解决必然会发生的环境变化,帮助员工迅速适应变化,这个是从技术层面涉及到推荐和智能,涉及到线下的硬件和线上数据的整合,这是整体提升办公效率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张静:明略员工平均年龄是不是比较年轻?
陈羲:我们平均年龄从25岁变成了28岁,相对来讲这些员工对于数字化的拥抱程度都是比较快的,不仅仅是公司或者是管理团队需要更好的管控和感觉,每个人都需要一些科技赋能,让办公环境适应员工的需求。
张静:谢谢陈总,今天我们现场也有很多年轻的企业家和创业的群体,我也想问一下谭总和秦总,在未来办公这样的大环境下,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企业可以和市场上创新公司、创新**跨界合作的可能性?
其实我们在办公空间里面运用了非常多的企业家新的idea,比如说智能的会议室,预定系统,包括在我们的办公空间里也有一些感受器在时刻检测有哪些地方需要做改变,哪些地方的使用率可以优化?所以我也想听听几位的意见?
秦川:就我们自己而言,华兴近年一直在将办公场景中需要协同和提效的部分转移到线上平台,包括搭建智能会议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等,尽可能地为客户和员工节省时间和降低沟通成本,**期间我们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在类似的细节上可以看到新技术对于我们办公环境及效率的优化。智能、灵活和共享会是未来办公的主旋律。
谭振兴:在我们的大楼里面有很多的传感器,用来监测空气质量等数据,因为我们想要知道怎么样的空间利用可以达到更舒适的体感和更高的办公效率。跨界方面我们跟很多厂商都有合作,我们希望融合更多的新兴科技,切实为企业中的每个个体提供帮助。另外,未来投入更多的方面会是碳中和,探索如何利用科技实现更好的节能减排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
张静:陈总,平均年龄28岁的集体对于跨界的思考肯定是特别的超前,有没有有意思的想法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
陈羲:跨界的思考是什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在北京的办公室有两层,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企业微信开灯关灯,系统会识别它的位置,把那个区域的灯进行开关。比如说大家在刷抖音的时候会经常看到你需要的东西或者你想要看的内容,我们将原来服务于C端部分的技术放在服务企业内部,去服务员工。用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智能化技术去判断员工需要什么内容,需要跟什么同事联系,需要哪些信息,从而提高员工效率。
张静:这的确是一个新的话题,**以后在to B领域沟通的需求远远大于**前。有一个问题问一下秦总,很多比较热门的议题,比如说碳中和、员工福祉,从资本的角度来讲,我们如何把科技向善作为增长的新引擎?
秦川:第一个层面,科技解决了办公地点对人的束缚,通过视频会议等云工具平台,办公地点变得更加灵活。第二个层面,AI技术大规模应用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上,能把大家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比如通过AI技术替代电话销售,落到细分的场景下,又如购物网站的交互机器人,对用户提问进行识别和判断,复杂的问题再交由人工处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还有更多是来自于组织层面,比如说中台,科技把企业的闲置资源集中起来,让企业的整个组织架构流转得更顺畅,对于员工个人来看,也能在组织中扮演更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大量琐碎的工作。通过数据上打通、组织上简化,应用上高效的配置,实现能够通用的资源共享,把资源投在差异化的地方,也是投资圈的兴趣所在。总结来说,科技打破了办公地点的枷锁,使人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最后全面优化组织的效率,让组织里每个人的能效得到最大的释放。
张静:感谢秦总,我们的科技应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把我们人员的一些时间经历释放出来做一些更有创造力、更有想象力的事情。
谭振兴:掌握科学技术太难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科学家的,在IT领域也是。我们知道数字化能降本增效,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也很高,但我们不能强人所难,要求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能写代码吧。对企业来说招聘专业的开发,首先开发的人力成本不便宜,而且找到合适的开发不容易!在我们看来,低代码或者零代码的开发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方向,让数字化的门槛更低,让开发的效率更高,让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体化、整体性的体验,这是我们看到科技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夙愿的一种方式。
张静:谢谢谭总,最后请陈总给我们总结一下。
陈羲:科技向善这个词给大家另外一个角度的解读,线上本身就是一个数字化场景,大家的行为都会被数字化,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怎么样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护好所有员工的隐私。我们自己去年成立了一个内部数据伦理委员会,有一些大型的客户也非常希望我们可以把数据伦理委员会的经验输出一下。随着数据和科技化往前推进,保护每位员工的信息安全,让整个办公环境和组织赋能员工,这样的生态才有可能长期往前走。
张静:非常感谢三位的精彩分享,随着未来办公的进行,我们对未来办公的探讨不是一个完成时,而是一个进行时,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领域的参与者、投资者和引领者,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原作者为陈帮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陈帮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51331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