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本文的标题是《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来源于:由作者:陈铭烯采编而成,主要讲述了魅族 17 系列手机发布的时候,正是魅族公司成立的第 17 个年头。有趣又辛酸的是,大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魅族 17 系列手机发布的时候,正是魅族公司成立的第 17 个年头。有趣又辛酸的是,大众的关注焦点竟然在魅族发布会的场地上。

论资排辈,魅族是国产手机的“大哥”,2009 年发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 —— M8,被誉为“国产安卓机皇”。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M8 扎实的做工,先进的系统设计理念,独具魅力的品牌文化,让人们对魅族手机报以殷切的期盼。

魅族不负众望,随后发布了经典机型 MX 系列,把精致和独到的手机理念推向市场,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并在 2016 年达到销量巅峰,年出货量突破 2200 万台。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魅族手机所能掀起的声浪越来越小,有些年份一年的出货量还不及其它品牌一个季度的单品出货量,现在已经被归为市场份额的 “Others”。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魅族,怎么了?

想要知道魅族的现在,必须读懂魅族的过去。

本文为深度长文,请预留一定时间阅读。鉴于本人的经验和学识有限,难免有错漏,敬请批评指正。文章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恳请包容。

【文章结构一览】

1. 审美和勇气 —— 从 MP3 到魅族手机

2. 创新和偏执 —— 小圆点和 mback

3. 狂欢和迷惘 —— 从“演唱会”到双屏滑铁卢

4. 沉淀和涅槃 —— 17 而立

【本文核心逻辑】

差异化竞争是手机品牌的基础生存法则

1. 审美和勇气 —— 从 MP3 到魅族手机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魅族是做 MP3 起家的。

这句话不是对魅族的调侃,而是对魅族江湖地位和实力的夸赞。

2003 年到 2007 年,是** MP3 MP4 发展的黄金年代,各地电子城为**人贡献了大量物美价廉的 MP3 MP4。

当时人们的主要需求是先拥有产品,能插上有线**动次打次就不错了,所以国产 MP3 MP4 可以用粗糙一词来形容。

魅族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2007 年更是推出了重磅级的产品 M3 ,和当时的国产 MP3 相比,魅族的审美领先了好几个段位。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M3 给魅族的 MP3 时代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当时的魅族本可以任性享受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赞美。

但魅族就是魅族,没有停下脚步,时隔两年竟然发布了一部手机 —— M8。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 M8 上面看魅族对产品的细致追求,很多细节闪耀着细致打磨的光辉。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要知道,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勇气转型,还能转得如此成功。

这个时期,魅族的核心气质已成型,审美在线,勇者无畏,为魅族在**手机市场赢得用户口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创新和偏执 —— 小圆点和 mback

进入 MX 时代,大众对魅族的关注点总离不开 HOME 键。

一个是小圆点,一个是 mBack。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魅族对软硬件的整合功力在这两个创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的安卓三大金刚键让很多厂商和用户头疼,占用屏幕空间,**作不直观,带来软件适配等问题。

由于当年的工业设计水平限制,手机必须留有足够宽的额头和下巴,还得兼顾到呼吸灯,等高处理这两个区域是厂商既无奈又合适的选择。

如此一来,虚拟键和实体区域存在诸多设计和**作逻辑冲突,甚至催生过四下巴手机。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在指纹识别时代之前,魅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小圆点。

轻触返回,上滑返回桌面,下滑打开下拉栏,向左或者向右是切换后台打开的应用,来消息了呼吸闪烁。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是不是感觉苹果的小横条**作和魅族的小圆点**作逻辑非常相似?

好的设计思路都是相似的,时隔很多年还能引起共鸣。

指纹识别时代来临后,魅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mBack。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这个时代,安卓三大金刚键仍然会占用屏幕显示区域,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指纹识别按键对下巴区域的占用。

如果指纹识别键只有指纹识别功能,那就是对空间的极大浪费,还会限制额头和下巴的缩小。例如实体指纹识别时代晚期,有厂商为了缩小额头和下巴,不得不把指纹识别按键魔改成细长条形,结果识别体验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四种解决方案。

1. 下巴处放指纹识别键,没有其它功能。
2. 侧边框放指纹识别键,但识别成功率不理想,一直没有成为主流。
3. 机身背部挖孔放指纹识别键,能缩小额头和下巴,但破坏机身完整性。
4. mBack,占用下巴空间,在提供指纹识别功能的同时,解决三大金刚键带来的各种问题。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在额头和下巴无法拿掉的阶段,mBack 解决方案综合来讲是最优秀的。mBack 锁屏时负责指纹识别,锁屏后轻触返回,按压回桌面。如此一来,下巴区域的空间牺牲衍生出了新的价值。

小圆点和 mBack 解决了三大金刚键对屏幕的占用,同时又提供了三大金刚键的主要功能,在功能实现、**作体验和空间占用方面找到了良好的平衡。

创新和偏执往往伴生。

MX4 偏执地坚持 15:9 屏幕,让不少用户在观看 16:9 的视频时不得不忍受黑边的存在。

小圆点坚持兼顾呼吸灯功能,不少用户反馈小圆点边缘存在漏光和光线不均匀的现象。

在市场总体工业设计仍不完备的情况下,追求超窄边框,导致手机边框比其它手机更不耐摔。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不管是创新还是偏执,魅族这个时期的手机总能吸引到忠实的用户。

WHY?

无论是它的创新还是偏执,都赋予了魅族手机独特的魅力,若干个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让用户爱着魅族手机的同时,心甘情愿地忍受它的缺陷。

做产品,有自己的特色,好过所有维度都没有缺陷的平庸。

但有时候偏执是把双刃剑,正确的偏执是天堂,错误的偏执是“地狱”。偏执,为今后魅族的滑铁卢埋下了隐患。

3. 狂欢和迷惘 —— 从“演唱会”到双屏滑铁卢

2014 年左右,阿里敏锐捕捉到移动互联网将会迎来爆发,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开始往移动端发力,最直接的信号是 2015 年 4 月发布了手机淘宝第一个版本,那几年还推出了 YunOS

2014 年,黄章复出后频频和用户互动,魅族扩展到 1000 家线下门店,还推出了魅蓝这个子品牌。

阿里想要往移动互联网方向探索,通过硬件厂商来探路是很好的选择。魅族想要成长,现实点来讲,钱不是**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两者走到一起,如今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2015 年接受 6.5 亿美元的投资后,魅族开始一路狂奔。“演唱会”一场接一场,新手机一部接一部,全年无休。出货量突飞猛进,从几百万跳到 2016 年巅峰的 2200 万台。

盛世之下,隐忧渐显。

搭载 YunOS 的机型被用户疯狂吐槽,要求更改为安卓系统。

和高通产生不愉快的插曲后,魅族不得不投入联发科的怀抱,功耗和性能遭用户质疑,被大众调侃“万年打磨联发科”。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这张调侃图侧面反映了当时大众对魅族的品牌认知,这是在提醒魅族,你再没有出新东西了。

同时,这个时期是国产手机崛起混战的时代,每个品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出自己的特色。

小米 MIUI,有米家。

华为开始往摄影方向发力,有了徕卡口碑。

OPPO 有“充电 5 分钟,通话 2 小时”。

魅族,只有万年打磨。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这不能完全怪魅族。 2016 – 2017 年国产手机在市场和技术产业链两方面都遇到了天花板,不少手机厂商都暂时遇到了下滑周期,大家都在寻求突破口来争夺存量用户,例如小米就推出了 MIX 一代,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当时有部分人觉得,双屏技术能良好解决“没有屏下摄像头的全面屏”和“信息获取效率的创新”这两个问题,再加上有些双屏手机的确掀起了小范围的关注和讨论,有厂商选择双屏幕技术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很少有厂商像魅族一样,敢在已具备口碑的主机型上做大规模的产品形态创新,一般都是重新开辟一条型号线。

最后魅族打磨出的是 Pro 7,这部在魅族发展史上滑铁卢式的手机,还弄出了“惟精惟一”和“追求源于热爱”双 slogan 摇摆的黑色幽默剧。

千算万算,国产手机厂商没想到苹果扔出王炸 —— iPhone X,一款虽然存在诸多小问题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变革都非常成功且直接影响消费者心智的产品。不管是小米 MIX,还是魅族的 Pro 7,最后都成了国产手机厂商创新的故事,而不是可以每年迭代更新的机型。

至此我们看到,审美和勇气,创新和偏执,四个特点鲜明又冲突地糅杂在魅族的气质里。

这个阶段是魅族的产品和品牌文化至暗时期,从此开始步入下行通道,销量下滑,线下门店接连关闭,网络上有关魅族是否能翻盘的讨论越来越多。

4. 沉淀和涅槃 —— 17 而立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魅族公司走入第 17 年的“而立”之年,拿出的魅族 17 太平庸了。

市场需要 5G,魅族 17 上 5G 全网通。

市场需要高性能,上高通 865,配高速闪存。

市场需要多摄,四摄五摄,该用的镜头全部用上。

市场需要高刷新率, 90Hz 起步,系统更新后提升到 120Hz。

双扬声器,横向线性马达,极致 2.99mm 前置开孔,全面屏手势,30W 超充,市场需要的特质,魅族 17 都具备了。

回过头来想想,你能说出一个魅族 17 像小圆点和 mBack 一样能引起全民讨论的地方吗?

华为有百倍变焦,小米有 MIUI 12,iPhone 有苹果生态,一加有高刷,OV 有闪充和**,魅族有什么?

但我觉得魅族 17 的平庸释放了一个良好的信号。低徊之后,魅族元气大伤,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如果再去耗费宝贵的资本和精力做过大的全局式的创新,魅族可能撑不过接下来几年。

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先拿出有诚意的水桶机产品,至少和其它品牌保持硬件上的不掉队,迈过这道坎,后面才有无限可能。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可以这样说,魅族 17 是魅族真正成熟的标志性产品,它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正在采取务实的办法解决。

所幸市场给魅族的这次转变投了**票,魅族 17 一度被买到断货,魅族的涅槃有了底气。

只是有一点令人唏嘘不已,9 年前有人愿意花 3000 多元买 MX ,9 年之后的魅族 17 还是 3000 多元,同样是 3000 多元,境遇已大不一样。

MAX 说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站稳脚跟后,魅族应该怎么样扭转局势?

在我的《华为向左苹果向右:平面高像素 VS 立体深记录,未来手机摄影是谁家天下?》文章中有一个观点,手机是高度中心化的产物。

高度中心化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讯,可以摄影,可以玩游戏,可以观影,可以录音,不用再携带多余的硬件。

但高度中心化也是手机的弱点,如果手机的某一项硬件或体验不完美,为了它的部分优点,用户也愿意买买买。

魅族何不利用手机形态的这个弱点呢?

避开竞品擅长的点,集中精力和资源把魅族手机一两个点做到行业顶尖,即使用户知道魅族手机其它地方不完美,也会心甘情愿为了这一两个闪光点为整部手机买单。

**手机市场已是红海中的红海,对于非大厂一线品牌,奉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活下去的基本**作。


MAX 说:魅族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何去何从?

魅族啊,你已 17 而立,“中年”低徊之后,所剩的机会不多了。

热爱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本文原作者为陈铭烯,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陈铭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aicen.cn/20220322230815.html